VYA人物誌|執行長的回憶錄 - VYA 國際工作營|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

首頁 VYA blog 執行長的回憶錄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全部
執行長的回憶錄
     
丁元亨|VYA人物誌
2003.04

2002年由徐福棟教授帶領下,和一群伙伴到美國華府參訪將近 20 個非營利組織,那是一趟奇妙的旅程,在一群活躍於公民社會的前輩伙伴分享下,讓我們也感染了他們對於社會公益的生命活力,改變了一群來自台灣的年青人,他們對於生命與未來的看法,開啟了他們生命中的公益種子。

我要做什麼工作?有什麼工作我可以勝任的?這樣的問題,其實一直是台灣青年最感困擾的問題,特別是在畢業的前夕,大家會開始思考這問題,並因為找不出滿意的答案而開始焦慮。對於自己的未來,雖然不至於焦慮,原本也有一些人生規劃,但似乎並不是那樣篤定,美國一趟非營利組織參訪,給了我一次重新思考自己人生的機會,我與幾個伙伴開始在想,青年人能做什麼?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什麼?

事實上,這個問題在美國參訪時,已開始在我腦海浮現,我不斷的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問題隨著參訪結束,搭機返國的那一剎那,我想通了,原本規劃中的研究工作,成為我第二個選擇,從來就與我是平行線的NPO,成為我第一個選擇,返台的第二天,我拒絕了一通來自研究單位的邀約,很堅定的告訴他說:「我要留在 NPO 工作」,就這樣,結下我人生中與 NPO 的不解之緣。

確定自己要投入 NPO 後,我與幾個伙伴開始思考,如何將青年與美國參訪華府 NPO 所結下的善緣化成推力並轉化成行動。不過這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除了伙伴決議繼續堆動培育我們的領導力研習營外,我們還尚未思考出哪些行動?

正當為這個問題苦惱的時候,一封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求助信,向我們提出希望協助安排她在台灣非營利組織實習的機會,為了這封突如其來的 Email 伙伴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協助她,大家也開始回想這位杜克大學的朋友在我們美國參訪行程中哪裡碰過,終於,經過大家腦力激盪後,回想起在美國參加的那一場台美青年論壇見過面,在確定協助的對象後,大家開始構思如何協助,經過二次的討論後,事情終於有突破性的進展,我們決定結合華府的NPO資源與台灣 NPO 對於志工的需求,加上青年渴望有學習機會及活動舞台,於是催生「 2002 年國際青年志工交流計畫」啟動一群年青人的第一個青年行動。



這個憑藉青年創意與活力,完全由青年發起的青年行動,就在一封半陌生的求助 Email 正式啟動,活動開始策劃之際,由於是一群年青伙伴所發起策劃的第一個活動,雖然年青人充滿創意與活力,但不可諱言,青年也正意味著缺乏人脈和資金,加上又是一個新的青年團體所策劃,大部分伙伴對於NPO完全是新手上路,所以活動推展之初,除行銷招募外,如何整合資源、籌募資源,成為我們的首要工作。

這個過程當然不是一個簡單任務,從NPO實習單位的召募,到經費款項的籌措,都一再考驗伙伴的耐力與能力。從每天二、三十通電話遊說NPO伙伴支持,到爭取機會至主管單位拜會、解說活動理念等等,這一連串的過程,有時一天被六、七個單位拒絕,有時一天獲得二、三個 NPO 伙伴的肯定,持續而來的拒絕打擊著伙伴的信心,但同時NPO伙伴熱情的回應,也適時鼓勵著我們,心情就像是三溫暖,不過我們這一群年輕人的心從未動搖過,打從我們策劃這活動開始,我們就知道是一條艱辛的路,所以大家約定,即便是沒有一毛錢,即便是僅有一個人,我們也堅持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完成這項活動,就這樣在跌跌撞撞, VYA 青年開始成長,國際志工的活動也開始正式啟動。



當然或許大家也會懷疑說,擔任no-pay的志工要做什麼,既不能賺錢,又要花時間、精神與氣力,甚至還要自掏腰包,做這些事,這個志工活動乍看之下似乎沒有什麼優點,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去擔任志工?為什麼我們還要舉辦志工活動?

不過,正如大家所知,青年代表活力與創意,青年代表缺乏人脈與資金,但還有一部份,也是青年所缺乏的,那就是經驗與激發潛能的機會,這也是我們希望透過國際志工活動,號召青年投入NPO的原因,因為NPO提供年輕人一個活動的舞台,志工訓練提供青年學習經驗的機會,一個培育及啟發潛能的機會,在NPO講究高密度人際互動的環境下,可以學習到人際互動的技巧,並且擴展青年的視野,當青年用關懷的心,與世界互動時,當青年關懷社會的手,從手心變手背時,青年所看到的世界就會因此而不同。

猶記得, 2002年一位伙伴在參與國際志工活動台灣及美國的訓練後,她說:「在台灣學英文、講英文是因為興趣及好玩,但在美國說英文卻是為了活下來」,志工讓她體驗了做為一個世界人應有的態度,讓她知道如何和世界互動;令一位伙伴則在華府接觸處理國際難民的問題後,她想不通,美國自己也有內部問題,但為什麼還要從事這麼多的人道救援,回國途中,飛機上播映著「蜘蛛人」,她頓時理悟了,原來每一個人對於國家與自己在世界的角色定位不同,處理的國際事務也會不同,瞭解了「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意義;第三位伙伴則原本是高中英語實習教師,對於NPO完全不瞭解,但在台灣 YWCA 以及美國華府實習後,看到這麼多人熱情的投入社會公益,每個人公益伙伴的眼睛就像是一個個小太陽一樣,溫暖了她的心靈最深處,開啟了她生命中的另一扇門,所以現在她也投入 NPO ,希望能滿足創造美好台灣與世界的小小夢想。

這樣一個由青年發起的、青年策劃的青年行動,正在台灣慢慢蔓延當中,正當大部分的青年學子都還在探索自己未來,不知何去何從時,他們已經以實際行動擴展自己國際視野、累積自己實務經驗,用力激發自己潛能,志工的魅力與志願服務看世界不同,唯有自己體驗了才知道,青年以行動看世界,世界竟是這樣奇妙、有趣!

 




丁元亨
VYA執行長

在2001年加入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投入公共參與,隨後出國參訪,看到國外年輕人對社會議題的重視,更發現,國外的年輕人思考模式宏觀,看的是如何處理落後國家的饑餓問題、婦女的平權及健康議題,他們被訓練成「世界是你的大舞台,你該怎麼融入,甚至為全世界做出貢獻。」

後來,看到一段話「不要問國家或世界為你做什麼,而是你能為國家或世界做什麼。」回台後,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提供青少年到世界各地從事公眾參與的機會,也思考讓協會永續經營的方式。
  

 



社區志工、國際志工、服務學習、志工培訓

 


 



     

 

 

Phone|02-2365 4907

E-mail|vya@vya.org.tw

100臺北市中正區師大路186巷9號3樓(近捷運臺電大樓站4號出口)

登記字號:內政部(92)台內社字第0920036225號 
Vision YouthA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Coded by ezb2b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