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BIOGRAPHICAL SKETCH]  [FT 觀點/FT View point/]  [媒體專訪Media report] [Photo Album]  

 

徐福棟教授專論


人道援助教育了我們的社會

自由時報 (1999.06.20)

 

李登輝總統宣佈對科索沃三億美金的人道援助。頓時,世界各國的讚揚之聲此起彼落。但同時,國內媒體卻有負面報導,各種民調也顯示半數以上的人不贊同這個計畫。電視媒體的叩應 (CALL IN) 節目也少不了叫罵之聲。社會上對此計畫不同意見的表達及對人道主義的曲解及批評,使筆者想起幾年前在美國加州灣區的舊金山所發生的「韓福瑞的故事」 (Humphrey's Story) 。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隻小鯨魚。牠有一天由太平洋游進舊金山灣,且一直往上游即內陸方向游。如果這種情形持續一、兩週,就有面臨死亡的危險。就在此時,美國的各種人道組織、愛護動物協會、宗教團體、學生會等十多個團體立即組成救援團,全國性的媒體也每日以重要版面及重要時段報導此事。全國著名的學者專家、國家研究所都以最大的努力及科學方法協助救援這隻迷失的鯨魚。希望牠能自己回頭游回太平洋。救援工作持繼續了一個多月,小鯨魚最後在全國人民歡騰的氣氛下游回太平洋。小鯨魚終於得救,媒體也結束了每日必報的新聞。就在此時, 美國最大的電視播報員說:「一個多月來的救援工作及報導,很多人在質疑,全國花了幾千萬的金錢及難以計數的時間救這麼一隻小鯨魚,值得嗎?我們認為非常值得,因為此舉教育了我們的社會。」筆者聽到此話,心理的感受只能以震撼來表達。筆者看到人道主義下的社會行為。

兩年之後,筆者返台定居。有一天看到一則新聞,提到一隻鯨魚在台東的海灘上擱淺。等到縣政府有關單位接到通知去查證時,這位政府官員看到的是鯨魚的頭及剩下的骨架。所有的肉已被附近圍觀的人民分了。筆者看到了另一種文化下的社會行為。

這次的科索沃人道援助計畫,引起台灣社會不同的反應。其中負面的批評發自社會上被扭曲的金錢或物質的價值觀。但也有不少以人道主義、人文思想及精神教育為出發的觀點,他們知道援助受難中的人的人道主義、人文思想才是「國際」間所標榜、所接受的「觀」點,這才是我們所應該尊重而履行的「國際觀」。

台灣早已是有錢的國家,但向來對國際社會應盡的義務卻非常冷漠。在科索沃亟待救援的同時,若再以金錢或物質為出發點的價值觀來拒絕人道的援助是不能得到國際諒解的。 ( 作者徐福棟為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