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BIOGRAPHICAL SKETCH]  [FT 觀點/FT View point/]  [媒體專訪Media report] [Photo Album]  

 

徐福棟教授專論


外交政策豈容一誤再誤

(自由時報) 1997.11.16

 

柯江會談結束後的一陣討論熱潮,最近終於趨於平靜了。李總統與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的會面,似乎為這股潮流劃下了句點。沒想到這兩天海基會與海協會開始了柯江會談後的第二波行動。這些活動無論是海基會主動要求或海協會積極爭取,都是柯江會談後的產物。筆者認為,這些後續活動是台灣的外交政策再次在不當的時期向不當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會談後的美國對台政策:

柯江會談,居然是美國對中國政策的階段性工作,也是美國對亞洲安定及它的環球策略所採取的必要步驟之一,則會談的舉行是美國對中國政策的一步棋子,筆者認為美國對台政策並無變化。美國繼續強調它支持「一個中國」政策的理由,與其說是支持中國的對外政策,不如說是美國對台、中雙方同時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下的消極反應產物。只要台、中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則美國不便反對而已。但只要有一天,台、中雙方的策略與美國的利益有所衝突,美國是會保護它的利益的。大家都知道台海飛彈危機時的兩艘航空母艦就是最好的例子。

 

「漢賊不兩立」政策:

那麼台灣在這種國際局勢裡,應該採取何種的外交策略?我們先來看看二十六年前的所謂「漢賊不兩立」政策。一九七一年,聯合國正在熱烈討論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蔣介石政權佔有的「中國」席位時,蔣政權以「漢賊不兩立」的政策拒絕了聯合國很多大國 (包括美國)要台灣以「台灣」的名義留在聯合國的建議。這個錯誤的外交政策,使我們在過去二十六年來一直孤立於國際舞台外。近五年來,我們雖然以各種方式想爭取重回聯合國也好,爭取新加入也好,但都是困難重重。二十六年前的錯誤,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無法翻身。「漢賊不兩立」的策略是台灣外交史上的一大錯誤。

 

「一個中國」政策:

近十年來,台灣採取的「一個中國」政策,筆者認為是繼錯誤的「漢賊不兩立」政策以來又一次大錯誤。筆者願以下列事項解釋:

1•  國際上絕大多數的國家、人民認為我們是「台灣」而不是「中國」。而「中國」絕對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所用的「中華民國」或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在英文稱謂上都被國際認為是彼岸的中國 (即CHINA或PRC)。故堅持用「中華民國」的國名絕對是混淆國際視聽及認知。

2•  很多在國際上認為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度而願意支持我們時,卻因為我們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而迫使這些支持者在國際法的運用上作了不利於台灣的決定。

3•  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打壓台灣的情形相當成功,這些成就在某方面要歸功於台灣給他們的有利條件-「一個中國」政策。二十六年前的「漢賊不兩立」使台灣自我孤立於國際舞台外,近年來的「一個中國」政策則是台灣在幫助中國近一步孤立我們。「一個中國」政策是台灣自設的陷阱,這個政策在時間上絕對有利於中國。這個政策是天文學上的一個黑洞,時間一久,我們遲早會被吸進這個黑洞,而變成中國的一部分。

4•  美國有它的環球策略。在這個策略中,台灣扮演了對亞洲安定很重要的一環,是整個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一個中國」政策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無法與此策略配合。

總之,「一個中國」政策,不但害到台灣自己,連願意幫助台灣的國際朋友也被拒於門外,更把美國逼到一個角落,說它不願意說的話。這個現象與二十六年前的「漢賊不兩立」政策有相似的地方,其危害將是長遠的。

 

今後的外交政策:

筆者認為,台灣今後應實行的外交政策應包括下列數項:

1•  把國家名稱定位為「台灣」,並在國內繼續實行民主、自由的政策,以博得國際支持。如在時間上有暫時性的困難,也切勿再強調「一個中國」政策,以免誤導國際視聽。

2•  對外策略應配合美、日對亞洲的環球策略,包括「台灣關係法」及「美日安保條約」,使台灣在國際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3•  「兩岸政策」應擴大為太平洋的兩岸,以便包括美、日等國,並把侷限的小格局改為有國際觀的政策。

實行上述外交政策的台灣,在短期內將會遇到困難,但時間將有利於台灣。十年後,我們將會看到更繁榮、自由及安定的台灣。

 

(作者徐福棟是前柯林頓總統貿易政策及談判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