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BIOGRAPHICAL SKETCH]
[FT 觀點/FT View point/]
[媒體專訪Media report]
[Photo Album]
徐福棟教授專論
TAC/EC 40週年
--歷史及話舊--
保存及確實紀錄美東台灣人夏令會40年的歷史,是我們大家的責任。(The
preserv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long history of TAC/EC is our
responsibility)
1997年的7月,我的一位朋友轉寄了一份自由時報的美東版給當時已經搬回台灣定居的我。為的是報上有楊遠薰專訪林尚武之後報導的一篇文章,標題為「林尚武話美東情緣」(請參閱TAC/EC
的website,
是在1997年7月13日自由時報美東版刊出)。該篇文章有一段如下的報導,引起內人及我朋友們的好奇,同時要求我將那段歷史報導給同鄉會知道。該文說:「林尚武說,提起美東夏令會,絕不能忘記徐福棟,徐福棟博士是當年籌創催促美東台灣人夏令會成立的主要功臣,也是他將美東地區分成紐約、波士頓、華府、賓州及新澤西五個區域,由五個地區的台灣同鄉會每年輪流接辦夏令會,才使美東台灣人夏令會歷久不衰,歷經28年,仍然年年辦得熱鬧又風光。」這些年來,我一直都很遺憾沒有機會向同鄉有系統的提起該段的歷史及經過。
我是於1996年初,受邀返台擔任剛設立三年的長榮大學副校長。由於剛接任新職,我一直沒有時間好好的寫這篇文章。這一耽誤就是十多年。2005年我返美參加在Cornell大學舉行的夏令會時,遇到老朋友王博文,談起過去TAC/EC的歷史,才又燃起寫這篇文章的動力。今年是TAC/EC的40週年,博文兄又是TAC/EC
ARCHIVES 的負責人,忙著收集過去40年的歷史資料,因此我也答應將我所知的40年歷史一字一字寫下來。其實,今年的理事長廖進興及波士頓的王守義都已有詳細的報導(以下簡稱廖文及王文)。現在就讓我來作補充,並稍作歷史的改正工作:
1975年及1976年的重大演變
如廖文及王文所述,1970年到1974年都由基督教長老教會組織以靈修會方式舉辦台灣人聚會,一直到1975年才正式以「美東台灣人
基督教第x屆/同鄉會第x屆
夏令會」(請參閱TAC/EC
website)的共同舉辦方式籌辦舉行。1976年的夏令會由NY的黃瑤明負責在Massanetta
Spring, VA舉辦。在會中我邀請當時的召集人黃瑤明及前幾屆的召集人王成章、李丰明、張啟典、林尚武及黃賢理等7、8人討論今後共同努力的方向及方法。我當時建議,組織一個五人理事會(Board
of Trustees),由今後每年當過籌備會召集人的人在卸任後,自動當理事,以經驗傳續的方式組織堅強的五人理事會,並以波士頓、紐約、新澤西、費城及華府輪流負責舉辦。這個建議經過討論後,被採納並當場推選五人(除了黃瑤明及我之外,我不記得另外三人)當選理事會理事。並同意這個理事會成員將於1977年之後,由該年的夏令會籌備會召集人卸任後自動進入理事會,而年資最高的1973年理事(當時是黃賢理)即可從理事會卸任。大家在同意之後,推舉我當這個理事會的理事長(Chairman
of the Board)。
我於1976年之後,一直在理事長職位工作,而因沒當過夏令會籌備會召集人,而一直無法從理事長職位卸任。當1980年新澤西負責舉辦夏令會時,卻由內人徐詠梅當召集人而我失去當理事而後從理事長卸任的機會。一直到1985年,任職理事長9年之後,我要求紐約的理事陳阿火多留任一年(而將本來理事的任期由4年改為5年)而當第二任的理事長。這9年的理事長職務及管理夏令會基金的責任才由我移交給陳阿火。從這時候開始每位理事任期5年而由最資深者擔任理事長。
1978年的Operating
Manual And Guidelines
自從1976年擔任理事長之後,由於理事組織的運作及籌備會互相協調的需要,我於1978年12月撰寫了10頁的「East
Coast Formosan Annual Summer Conference-Operating Manual And Guidelines」,將籌備會召集人之下的組織及舉辦夏令會的每件工作細節詳細列出,並將該完成的工作時間表訂定。這份Operating
Manual And Guidelines的主要功能是希望所有同鄉於夏令會報到時看到夏令會是準備完善、絲毫不亂的夏令會。
1980年及1981年的重要演變
夏令會於1980年時,由於開始邀請East
Stroudsburg, PA 的市長Mr.
David Miller來致詞,同時也邀請當地媒體來參與,召集人徐詠梅在致歡迎詞時,首次以台灣話及英文分別致詞。這是夏令會首次向美國社會呈現台灣人的聚會及對社區的關心。台灣人的群體活動開始融入美國社會。
雖然在1980年的夏令會,我們所使用的名字仍然是「第十一屆美東台灣人夏令會」(英文名字為East
Coast Formosan Annual Summer Conference),但在夏令會中,理事會開始討論夏令會的英文名字通用化。經過幾次的討論,終於採納Taiwanese
American Conference/East Coast
即TAC/EC。
這個名字之所以接上East
Coast是因為在1978年左右,我親自去West
Coast召集西岸台灣人並催促他門也開始舉辦夏令會,並以San
Francisco、L.A.及Seattle三地輪流主辦。之後西岸也開始了夏令會。我也去過平原區,鼓吹該區舉辦「平原區台灣人夏令會」。根據我的瞭解,平原區也舉辦過幾次夏令會。我們是由衷的希望全美能用上TAC/WC,
TAC/Midwest之類的名稱。
1981年的夏令會,據我所知是我們首次使用「美東台灣人夏令會;Taiwanese
American Conference/East Coast」的名字。1981年以前的夏令會英文名字是East
Coast Formosan Annual Summer Conference,
而1978年筆者所撰寫的Operating
Manual And Guidelines
還是沿用East Coast Formosan
Annual Summer Conference。
客家文化訪問團之促成
大概是1980年代中開始,我代表美東夏令會經過在台灣的鍾肇政安排每年3位以上的台灣客家文化工作者繼續來參加美東台灣人夏令會。他們的行程是在夏令會開始前幾天到達我家,在休息幾天之後才去參加夏令會。會後再作幾天休息即開始全美的文化訪問。行程都由美東台灣人夏令會負責安排,去參加美中西、美南、美東南及美西等夏令會。前後大約是一個月。因為費用是所有夏令會共同分擔,故這個訪問團必須作至少一個月的訪問旅程。
幾年的訪問團成員,除了鍾肇政之外還有李喬、劉還月、賴碧霞、客家山歌團(包括羅石金、張富營)、李永熾、張致遠夫婦、徐秀蘭(許曹德夫人)、梁榮茂夫婦、黃子堯等(如有漏列,敬請見諒)。這些訪問團的另一個成果是在1980年底,由我與鍾肇政在台灣組成「客家公共事務協會(HAPA)」,並運作至今。
以上的歷史陳述,是對1970年之後的美東台灣人夏令會活動作一個簡單但確實的補充紀錄。這個活動由1975年的200多人參與到1986年的2500多人參與,是背後好幾百位的熱心同鄉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衷心並誠心地感謝所有熱心參與的同鄉們。希望這股熱情及力量能為台灣的將來再度發揮成逆轉2009年台灣政情的衝激力量。讓我們共同努力。
徐福棟
前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
董事長
前柯林頓總统任命之「白宮經貿顧問」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