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BIOGRAPHICAL SKETCH]  [FT 觀點/FT View point/]  [媒體專訪Media report] [Photo Album]  

 

徐福棟教授專論


台灣的「選舉科學」與歐巴馬競選策略

THE SCIENCE OF CHANGE

 

如眾所知歐巴馬在兩年來的競選中再三提及「改變」(Change)這個醒目且令人難忘的字。

 

「改變」(Change)絕對不是競選口號而已。他背後的力量及動能是想要改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及思想的根源。這個思潮的運用剛好符合了10年來大部分美國人日以繼夜在無意識中尋找新生活的需要。根據歐巴馬主要競選幹部Mike Moffo 在選後的表白中透露:競選時的「指導原則」(Guidelines)以及「口語」(Scripts)是由一個29位全國有名的「行為學家」(Behavioral Scientists)、「心理學家」(Psychologists)及「經濟學家」(Economists)共同組成的「秘密顧問」的研究成果。他們針對目前美國的社會狀態及走向,研究出新的社會需要及人民渴望的新生活並將之運用於競選策略中。將選舉科學化

 

台灣社會目前的狀態及所渴求的方向

 

今天的台灣正是我們需要加以「改變」的最好時機,其理由簡述如下:

 

1.           馬政府一年來的政績及政策走向(在此不作詳述)使社會大眾渴求「改變」的意向越形明顯且強烈。

2.           社會大眾對民進黨的觀感在這幾年來有很大的負面改變(在此不作詳述),求變的態度自然形成。

3.           社會大眾關心國家的安危及所產生的危機感,已然形成多元化但未成熟的社會運動。這股社會動力正需要新思維的領導。社會行為學家及心理學家等應比照歐巴馬的前車之鑑作些貢獻。

4.           目前的台灣,40-45歲以下的幾百萬選民幾乎對政治冷漠。這個現象與二、三年前美國的社會非常像。他們或許不知他們需要的正是新思潮的「改變」(Change)力量。

5.           台灣有不少民調(其被扭曲的程度相當大,故可信度有待商確)指出我們對社會大眾或選民缺乏瞭解。筆者曾以私人身份邀請Washington, D.C.的Zogby International Inc. 來台灣做了台灣的民調,並經由該組織將可信度高的資訊向全世界的四萬媒體單位發送,但其結果也令筆者有點驚訝。故進一步瞭解自己再做正確的帶領作用,正是台灣社會所需要的。

6.           台灣的政治活動及政治語言缺乏新鮮度,很難引起群眾的熱情擁抱。媒體製造及操作的詞句令人厭倦,進而與政治遠離並保持距離。媒體製造的「四大天王」、「切割」等詞句,對民進黨也製造了相當程度的傷害(如「四大天王」將民進黨綜藝化),並迫使台灣在野的政治,生活在媒體設計的框架之內而無法走出。

7.           任何組織都應在適當時機作適當的改組,民進黨也應如此(在此不作詳述)。

 

以上只是點出幾點有利於「改變」(Change)的台灣狀況,其他現象不在此多述。

 

歐巴馬的夢幻顧問群(Dream Team)

                               

他的顧問包括MIT的 Dan Ariely(最暢銷書Predictably Irrational 的作者 )、芝加哥大學的Richard Thaler 和 Cass Sunstein (Nudge的作者) 及 Princeton 大學的 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獎得主)。他們雖然在歐巴馬競選時寫過很多對「選擇競選用詞」、「募款辦法」、「謠言控制」、「動員選民」等報告,也建議過有名的「網上抽籤募款辦法」,但他們的名字卻都一直保持秘密而沒有被揭發過。選後,Mr. Moffo對他們的感言是「他們真的知道如何使人動起來」。雖然媒體上經常看到名嘴及所謂專家對人性脆弱提出我們對節能、減碳、減肥等人性的弱點及困難。但最新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改變」是確實可行的:「Change, Yes we can」。

 

Nudge這本書理有一個有名的實例值得我們學習以改變人類的行為:在2001年的研究理,被民調調查的人有36%的婦女選擇他們所要參加的退休計劃案401(K),但當他們同一批人被問到不選擇的話,就得自動參加(By Default),則有86%的人參加同樣的一個退休計畫。在德國,也有相同的節能民調例子,從幾乎零的答案變成94%的答案。其差距之大,另人咋舌。這種結果告訴我們很多行為上值得進一步研究的珍貴資料。台彎人民對民進党的認同可以經科學化的選舉, 由36% 增加到 50% 或更多可不是不可能的事.

 

歐巴馬現在的經濟首席顧問(Director, 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Larry Summers(曾經是柯林頓時代的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曾經與筆者同時參加1993年的東京七國工業國家高峰會議,G-7 SUMMIT。),也是Behavioral Finance 的學者,並一直都是歐巴馬的顧問及支持者。

 

對今後DPP選舉的進言

 

由上述各種歐巴馬競選時的經驗,顯然「The Science of Change」對今後的DPP選舉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基於此,筆者在此向DPP作如下的建議:

 

籌組至少11人的競選顧問群(Consortium of Advisory Scientists),其中應包括:

1.       兩位心理學家(Psychologists)

2.       兩位行為學家(Behavioral Scientists)

3.       兩位社會學家(Sociological Scientists)

4.       兩位經濟學家(Non-Classical Economists)

5.       兩位管理學家(Management Scientists)及

6.       其他的政治學家(Political Scientist)。

 

這個顧問群應針對下列工作,作經常性的研究:

 

1.           競選用詞或口號(Messaging and Slogan)、募款辦法(Fund Raising)、謠言控制(Rumor Control)、動員選民(Mobilization)。

 

2.           其他工作:如何動員DPP以外的民眾力量來(a)抵抗執政黨並(b)對內作改組的有效力量。使老態的組織能再度活躍起來,並跳出媒體的框架。

可預期的結果

 

正如上述的婦女民調由36%經過研究增加到86%,民進党也可能由36%左右的铁票經過「選舉科學」-「The Science of Change」策略的妥善運用,將得票數增加到國民党所得的將近60%或更高的數字。這可能不是一場夢。

 

徐福棟    謹上     2009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 董事長

前柯林頓總統任命之「白宮經貿顧問」

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  理事長

行動電話:0939-605-072